据官方通报,我国佛山市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形势严峻。截至7月29日,广东佛山的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6000例。大多数患者表现出发热、皮疹和关节痛的症状,尽管病死率极低,但患者“疼得下不了床”的描述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。这次疫情源自境外输入,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病毒的传播,这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在这种公共卫生挑战下,针对基孔肯雅病毒(CHIKV)的相关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。
一、基孔肯雅病毒(CHIKV)
基孔肯雅病毒(Chikungunyavirus, CHIKV)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正链RNA病毒,属于披膜病毒科(Togaviridae)的甲病毒属(Alphavirus),其全长约为118kb,编码四种非结构蛋白(nsP1–nsP4)以及五种结构蛋白(Capsid、E3、E2、6K、E1)。其中,E1和E2糖蛋白构成了病毒表面的刺突,是中和抗体的主要靶点。
二、CHIKV的类似病毒
CHIKV有多个类似病毒,这些病毒在分类、传播方式、临床表现或免疫反应上与之相似:
- 同属病毒:甲病毒属(Alphavirus)中的成员,如RRV、MAYV和ONNV与CHIKV具有高度的免疫学交叉性和相似的临床表现。
- 与CHIKV临床相似的非甲病毒属病毒:这些病毒常与CHIKV的临床表现混淆,需要通过PCR或抗体检测进行区分。
三、基孔肯雅病毒的抗体研究
基孔肯雅病毒持续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,其引发的急性发热、皮疹及慢性关节炎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。但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或广泛应用的疫苗。深入研究CHIKV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,精确鉴定关键的B细胞和T细胞表位,以及识别相关的病毒抗原表位,是开发高效诊断工具、治疗性抗体和新一代疫苗的基础。
为应对这一挑战,科学家们正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,其中88858cc永利官网在该领域尤为突出。多肽芯片和PhIP-seq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。
1. PhIP-seq:抗体靶点发现的新范式
利用此技术,多个研究团队针对不同来源的样本进行了抗体组学研究。这些研究表明,PhIP-seq在神经科学及其他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。在当前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的严峻形势下,PhIP-seq的应用将为公共卫生领域带来新的希望,特别适用于病毒-抗体反应图谱的绘制、表位鉴定以及个体免疫差异的研究。
2. 多肽芯片:精准绘制免疫表位图谱
多肽芯片技术的核心在于将大量预先设计好的短肽固定在芯片表面。当与待测血清样本孵育时,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将与相应多肽结合,进而可获得抗体结合信号的强度图谱,实现高通量筛选。针对E1和E2糖蛋白的多肽芯片设计,能帮助科研人员有效检测不同病程患者的血清。
多肽芯片与PhIP-seq都是强大的免疫研究工具,两者互为补充,能够为疫苗研发和生物标志物发现提供全面支持。未来,应整合这两种高通量技术,结合严谨的功能验证实验,构建系统性的研究流程,以加速我们对CHIKV免疫学机制的理解,推动新型诊断试剂、治疗性抗体及广谱疫苗的研发进程,最终为控制这一全球健康威胁作出贡献。
如需咨询相关研究技术和信息,欢迎联系88858cc永利官网,电话:021-62202128,邮箱:info@abcodebiocom。